1. 首页 > 游戏攻略

山河月明演员阵型有多强大 山河月明演员阵容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剧“养肥了”,放到一起看。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也能一口气把想看的剧,看得痛快淋漓,免受“追更”的焦急心理。

昨晚连看了4集《山河月明》,这部剧大概给了我3个最直观的感受:

其一,时间线混乱,因此造成的漏洞不少。

比如剧中显示建文帝朱允炆已经好几岁了,但是四叔朱棣还没有成婚,历史上,在朱棣和徐达长女结婚之后的第二年,朱允炆才出生。

另外,朱棣跟随徐达出征时,多次和李文忠相见,但是李文忠居然不认识朱棣,奇哉怪也。作为朱元璋的亲外甥,也是太子朱标和朱棣他们的大表哥,年纪太小的皇子如果说因为李文忠常年领兵在外不认识的话,还情有可原,但是不认识朱棣,实在是说不过去。

其二,蒙古“白月光”的戏份实在是有点过多了。

真实的历史上,朱棣和徐皇后是青梅竹马,感情很深,朱棣的前七个孩子,全都是徐皇后所生,编剧想增加戏剧冲突,来加入了一个“蒙古白月光”,稍稍可以理解。

但是,在已经进行了大量删减的前提下,这位白月光的戏份,还是俨然一副女主角的样子。

事事都有她,处处都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其三、老演员们的“戏”,还是好。

就像开播前期待的那样,从小看着陈宝国、王绘春、张光北们的电视剧长大的我,当第一眼看到《山河月明》的演员表时,这部剧就已经决定要追了。

既然老戏骨们的表现依然出色,那么不妨把目前剧中的10位老戏骨们放在一起,看看到底谁才是“优中之优”“王者之中的王者”。

TOP10、王劲松(饰刘伯温)

在这个位置,写下这个名字,我知道,是要被“喷”的。

因为在王劲松老师的演艺生涯中,塑造出了“杨金水”、“王蒲臣”、“林耀东”、“言侯爷”等无数的经典角色,此次出演明初的著名“智囊”刘基,这个人物属性和之前《军师联盟》中的荀彧有些类似,所以应该问题不大。

可最大的问题就是,王劲松老师的戏份,实在是太、太、太少了。

王劲松老师饰演的刘基第一次露面时,是太子朱标去找他,面对太子心中的疑惑,刘基直言不讳:“现在的中书省,就是一口大棺材。”纵然王劲松老师全力以赴,可区区几句台词,怎么才能彰显出王老师精湛的演技?

还得看刘基和“黑衣宰相”姚广孝的这场戏。

由于当时的刘伯温年纪已经很大了(他比朱元璋大17岁,比姚广孝大24岁),老态尽显,再加上身体状况一般,面部表情很少,所以在刘基这个角色上,王劲松老师显然把重点放在了眼睛上。

当姚广孝承认铁铉是他带来京都的时候,晚年一向求稳的刘伯温急了,他一下子将姚广孝的茶水泼在了地上,并且伴随着表情,眼中精光四射:“你是大师,应该为民祈福,祈求国泰民安啊,天下现在才太平了几年啊,不要再生事端了!”

一个年迈的军师形象,就这么鲜活了起来。

王劲松老师最吃亏的地方,就是戏份太少的问题。

TOP9、王辉(饰李文忠)

和王劲松老师一样,王辉的戏份也不算多。

看得出来,王辉的体格,是比较健壮的,因为在他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和篮球作伴,并且还当过一阵体育老师,当他经不住哥们的“怂恿”,考上了北京人艺的时候,才终于下定决心走上表演这条路。

因为外形硬朗,表情刚毅,于是在1999年播出的经典历史剧《雍正王朝》中,王辉饰演了“文武双全”的十三阿哥胤祥,就此一炮而红。但是,十年后的《大秦帝国》里,他却演了一个和十三阿哥截然相反的角色——公子卬,魏惠王的弟弟。

在《山河月明》中,李文忠这个角色,出场的次数不算少,但时间都不长,大多数的时间里,都是身着戎装,只有第8集后半段的时候,回到了南京的他才换上了常服。

在身着戎装的时间段内,王辉大部分时候的表现都中规中矩,虽然同为“开国六公爵”之一,但是李文忠是把对徐达的恭谨和敬服写在了脸上的。在回到南京和儿子的对话中,李文忠心思之缜密,俨然一副高段位的模样。

但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硬伤”,让我只能把王辉放在第九名的位置上:此时的李文忠只有三十多岁,王辉的扮相(和自身年龄偏大有关)有点过于沧桑了。

TOP8、何晟铭(饰朱标)

可能和这份榜单中的其他人比起来,何晟铭的年纪略有些年轻(47岁),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他对于这次饰演的朱标,一定是下了大功夫的。

《山河月明》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围绕着“老朱家”展开的人物关系家庭、烟火气息浓郁;

其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兼顾。

太子朱标这个角色在剧中起到的作用,是串联各方的轴心,在他身上,以上提到的两点,尤为明显。和朱元璋在一起时,朱标看朱元璋的眼神,更多的是父亲的情感,而非帝王,所以何晟铭在处理起和朱元璋的对话时,很多时候都像是普通父子之间的闲聊。

他对于朱元璋有顶撞,有敬服,也有父子亲情的温暖。

同样的,何晟铭饰演的朱标,在看到自己的弟弟朱棣和朱柏的时候,眼神马上就换了,变为了大哥对于弟弟们的“宠溺”。

当然,这只是朱标温情脉脉的一面。

当朱棣独自跑到魏国公府去退婚之后,朱标打了朱棣整整五十鞭子,此时的他,将哥哥对弟弟的疼爱深藏心底,而是将自己,还有朱棣,都看成是必须为帝国担负起必要责任的皇子,宿命使然。

有一场戏,是朱标乘坐轿撵,当时的他,气度雍容,举手投足之间,储君的风范尽显。从人物的多面性来考量的话,何晟铭饰演的朱标是本剧中最不好演绎的角色之一。

难度高,完成度不错,因此何晟铭应该在这个榜单中占有一席之地。

TOP7、张光北(饰王保保)

近几年由于力捧自己的女儿,老戏骨张光北还是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奚落。

其实对于演员来说,什么都是虚的,只有一件东西才是最实在的,那就是“业务能力”,并且基于业务能力来塑造出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才是立足之道。

张光北除了94版《三国演义》中的吕布,以及《亮剑》中的楚云飞以外,近十几年参演的作品数量虽说不少,但确实没什么能记住的。

这次,他饰演了元末名将、“天下奇男子”王保保。

又名扩廓帖木儿。

以往张光北饰演的角色,包括最经典的吕布和楚云飞在内,都是属于“猛将”的范畴,张光北本就“孔武有力”的外表,让他饰演起这样的角色来,可信度很高。

那么本次挑战的“王保保”呢?

于军事上,王保保是元朝末年,蒙古不可多得的名将,堪称是文武双全,但是在政治上,他却只能算是水准一般,而《山河月明》中的王保保,显然已马上进入隐退状态。因为在1376之后,就再也找不到任何关于他的记录,而这一年,朱棣16岁。

正是剧中即将成婚的年纪。

张光北饰演的王保保,整体看下来突出一个稳字,目前还没有特别高光的时刻,但基本上塑造出了元末一代名将的风范。

当他对乃儿不花说自己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能和大明战神徐达坐在一张桌子上痛饮畅谈的时候,我一度以为这是贴上了胡子的楚云飞。

TOP6、王绘春(饰姚广孝)

“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明初一个颇为传奇的人物,正是在他的“唆使”之下,朱棣才真正下定了发动“靖难之役”的决心。

王绘春以往饰演的角色中,大多是昏庸的帝王角色,比如《东周列国▪春秋篇》中的周幽王,以及《大秦帝国》中的齐湣王田地,但真正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雍正王朝》里的八王爷。

腹黑,机谋,是姚广孝的“底色”。

王绘春演绎的姚广孝,对于真实历史来说,还是比较吻合的。

先是姚广孝初登场时,他带着假扮的小沙弥铁铉出现,后者目的明显,是要为凤阳百姓伸冤,而在姚广孝的眼里,铁铉是他来南京搅动风云的棋子。

他将自己深沉的心思,藏在内心里,藏在笑容里,只有刘伯温,才能一眼看穿他的心思,可姚广孝显然不在乎,他向来执着。

王绘春饰演的姚广孝,多了一点阳光,少了一丝阴郁。

不过一个好的阴谋家,总是不会把喜怒哀乐写在自己的脸上,在他的心中,天地四方,王侯将相,都不过是他棋盘上大大小小的一颗棋子。

TOP5、王庆祥(饰李善长)

李善长曾一度是明初朝堂之上的“执牛耳者”。

他曾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之为明代的萧何,这样的称赞,显然分量是足够的,也充分地肯定了李善长的能力。但是李善长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在看似温和宽厚的外表之下,藏着一颗善妒和严苛之心,不能容人。

所以这个人物,和王庆祥之前饰演的胡宗宪,是完全不一样的。

胡宗宪上有天子、严嵩和以徐阶为首的清流,下面对的是江浙这个全国最为富裕的地区,外有倭寇,他承担的责任,太多太多。

可他终究没有走到权力的核心层,而李善长则处于这个位置。

王庆祥赋予了李善长机谋智者的形象,却并无半分宰执的骄奢,提拔和任用胡惟庸,是出于巩固圈层利益的考量,记得在他向胡惟庸道喜的那场戏中,胡惟庸恭谨的向他一揖到底,并表示唯他马首是瞻。

可李善长先是愣住,通过表情看得出来,此时在他的脑海里,站在他面前的,不再是胡惟庸,而是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些许的神游天外之后,他马上回过神来,马上严厉地纠正胡惟庸说道:“天上只有一片云,那就是陛下!”

对于王庆祥来说,这样的发挥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所以第五的位置比较合适。

TOP4、王姬(饰马皇后)

之前咱们提到过,《山河月明》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这部剧试图将“老朱家”父子、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对话和关系处理,显得尽量生活化和富有烟火气息。

这个侧重点是我比较赞同的,原因有二:

其一,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布衣起家,很多时候往往不拘繁文礼节。

其二,朱元璋的“小家庭”观念很重。

王姬饰演的马皇后,就是这个剧集特点最大的“受益者”。

毕业于北京人民剧院的她,早在1994年就凭借着《北京人在纽约》获得了中国电视金鹰节的最佳女演员奖,其自身的演技,早已无需证明。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生活化的场景和台词,让王姬饰演的马皇后“如虎添翼”。

很多人说王姬饰演的,根本不像是一个皇后。这点我完全不能赞同,同样都是皇后,武则天和慈禧能是一样的吗?

马皇后出生于富裕人家,后来投靠养父郭子兴,在朱元璋的队伍一点点壮大的时候,马皇后的后勤保障工作,可以说是非常不错,她还曾亲自上阵,组织妇女为前线将士织布、缝补衣服。

她不是成长于深宫内院的那种贵族女子,而是和朱元璋以及徐达、常遇春等人共同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王姬大量的戏份,都是和朱元璋、朱标的对手戏,一个是“丈夫”,一个是“儿子”,一家三口在一起的画面,温馨味暖。

TOP3、张丰毅(饰徐达)

提到老一辈的著名“硬汉演员”,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丰毅。

他饰演的徐达,得分成三方面来看。

第一,家庭。

战功赫赫的武将中,有惧内的人,并不新鲜,但是像徐达这样“惧女儿”的,比不是很常见。第一集中,徐达带着儿子和二女儿偷偷躲在柴房吃烧鹅,大女儿推门而入,只见儿子和二女儿赶紧站到一旁,他这个老父亲也怔在原地。

一个十足“悲苦”的老父亲形象。

第二,面圣。

因为和朱元璋是发小,又是战功最大的,所以徐达私下里和朱元璋说起话来,显得随意很多,并且当着“老嫂子(马皇后)”的面,更是敢于揭发朱元璋年少时的糗事。

“刘财主家的女儿”那一场戏,差点让人笑得喘不过气来。

第三,战场。

回到战场之上,徐达彻底变了一副面孔,他不再是那个害怕女儿(也因为爱)的老父亲,不再是和大哥朱元璋开着玩笑的小兄弟,而是一位杀伐决断、耳提面命的前线主帅。

张丰毅饰演的徐达,其角色的完成度之高,以及角色的立体丰富,都让我看到了历史剧中难得的“温度”,一场关于人性和人文主义的思考。

TOP2、杜源(饰胡惟庸)

先别急,我知道把杜源放在第二名的位置上,肯定会有很大的争议。

我是被他的一场短短的戏打动的。

就是那场李善长和胡惟庸在长廊里对话的那场戏:

胡惟庸小心翼翼的聆听着李善长的分析,肩部微弯,显示出两人地位的高低,听完之后,他马上微微颔首,并谨慎的说出自己的意见。

到这里,还算不得最出彩的发挥。

李善长说要向胡惟庸道喜了,胡惟庸马上意识到李善长话里的意思,但仍不敢相信:“不是刘基,可陛下明明在敲打我淮西的文武啊?”李善长的一席话,让他彻底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陛下要敲打的,是我淮西的武将,那自然先要褒扬我淮西的文官了。”

此时,胡惟庸的心里是暗喜。

但是面对李善长,他不能过多的将这种情绪表达在脸上,而是一脸不敢相信的表情,慢慢的,双手微微颤抖着退后了几步,冲着李善长一揖到底,终于克制的笑了出来,然而声音却转为略带哽咽:“老相国的提携之恩,惟庸没齿难忘,从今以后,惟庸惟老相国马首是瞻”。

杜源的这场戏,是我认为本剧中最精彩的表演。

TOP1、陈宝国(饰朱元璋)

陈宝国在影视剧中出演的帝王形象,不仅多,而且几乎个个经典,比如他近乎封神的老道士嘉靖,以及“寇可往,我亦可往”的汉武大帝。

但是如此生活化的帝王形象,还是第一遭。

在《山河月明》中,陈宝国饰演的朱元璋,是演技担当一般的存在,他在每一场戏中的表情和台词,都如教科书一般经典。

比如和太子朱标在一起时,俨然一个慈父的形象,和马皇后在一起时,就像一对普通的老夫妻,再比如和徐达在一起时,又时时流露出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偶尔露出的小孩心性,到了朝堂之上,他又是气场威严的帝王。

饰演一个历史存在的真实人物,尤其是帝王这种极为复杂的人物形象,剧本固然重要,但是演员的演绎,以及对“火候”的掌控,才是最考验演员功底的。

陈宝国在该剧中饰演的朱元璋,作为一个演员来说,是可以得到满分的。

写在最后:

其实老实说,这部《山河月明》,没有达到很多人的预期,就像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这部剧存在着不少的“硬伤”,但是一众老演员,使得我实在不舍弃剧。

因为能凑齐这样阵容的电视剧,是看一部,就少一部了。

希望《山河月明》能后续发力,重新将观众再重新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