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尸王名言
为什么要费心去消灭一对怪物呢,尤其是你让他们自相残杀的时候。——溺尸
2、关心别人的人,肩上的担子会变得更加沉重。——掠夺者之王
3.你永远不知道有人藏了什么,直到它最终被揭晓。——him
4.信任总是伴随着受伤的风险和脆弱的性质。——克里斯
5.信任必须存在,关系才能发挥作用。——克里斯
6.不是每个人都有喜欢的东西吗?不是每个人心里都有善吗?即使它只是一个很小的方块,也可以一直成长。——克里斯
最后欢迎大家阅读。
日本手游“旅行青蛙”刷爆朋友圈,为什么这款游戏看似很无聊,玩的人却这么多
因为这是很多人,想要的生活!但真到了那一天,听着《这个年纪》的歌声,你会伤感。多陪陪父母,别等自己变成了他们,才懂得这份等待。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我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自由人,这只小蛙带着我的寄托,走上了幸福的环球之路。在现实里,我是人,在这里,我可以做你的神,小蛙你好好玩,我只能分享你带来的惊喜。
有不少年轻人会说,《旅行青蛙》是一款很无聊的游戏,为什么那么多人玩?但这款游戏真的快速登顶APP榜首,甚至是没有中文的情况下。这不禁引发了很多人的深思。
一个场景,一个收集,没有竞技,没有互动甚至没有卖萌,玩家只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呱呱回来吃顿饭,睡一觉,然后看着空空的房间,偶尔还会因为收到呱呱的明信片,心中小感慨一下。有人说,这是一款佛系产品,玩家都是无我境界之人,但它反映出来的内心需求,似乎不是佛系那么简单。
从第一款游戏开始在中国普及,到现在算起,最老的玩家已经40岁了,即便最疯狂迷恋游戏的80后,也都30岁了,这批人,不论生活是否如意,每日需要面对的内容绝对不仅仅是游戏,不论你愿不愿意。在以前,可能无从选择的情况下,我们为了打发时间,会选择一些人数多,趣味性的产品,参与其中吃喝打诨一般打发无聊时光,而当《旅行青蛙》出现,不少人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需要太多的互动,只是想安静的等一会。
青春慢慢随时光溜走,我开始变的怀旧,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无法挽留……大家熟悉这首歌词吧,触动很多能感同身受的人。小呱就像年轻时的自己,看盯着屏幕的你,就如同自己的父母,看着小呱时间久了,就好像这是自己的孩子,你默默的付出,默默的等待,最终默默的告别,直到自己老去。
我推荐大家玩一玩《旅行青蛙》这款游戏,尤其是常年在外奔波的年轻人,或许,玩不了多久,你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只小呱,你会恨不得放下一切,奔回去看看自己的家,是否有母亲为你保留的“三叶草”,好好吃一顿饭,心无旁骛的躺在家里看看书……
多陪陪父母,别等自己变成他们时,才懂得这份等待。
《这个年纪》
当我发现我已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但我的女人呢 但我的女人呢当我习惯把实话都变成了童话那我的单纯呢 那我的单纯呢这个年纪我已不再将就有些事情无法强求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无法挽留青春慢慢从身边溜走我开始变的怀旧喝光了这杯酒就再也无法回头这个年纪的我们爱情跟不上分开的节奏这个年纪的我们更珍惜难得的自由这个年纪的我们比起从前更容易感动这个年纪的我们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中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一片片绿色和一声声慈母般的“崽,你在哪里?”彻底淹没了!
所有截图的主角,没有任何悬念:都是一只带着花边帽瞪着大眼睛的青蛙
今天早上,我打开App Store更是被震撼了。这款叫做《旅行青蛙》的游戏,只用了45天,就已经到达免费榜第一的位置。热度超过26万,评价接近1400条,还获得了10分的满分。
而且,微信指数直接飙到1500万,这是什么概念?是角色扮演游戏《恋与制作人》的5倍,是《绝地求生》的10倍。
更让人奇怪的是,这个游戏官方根本不提供汉化,纯日文的操作界面,而且玩法单一得令人发指,总共就两个场景:1. 你家青蛙的房间 2. 你家青蛙的院子。然后,就没了。。。真的没了
这只蛙蛙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
《旅行青蛙》的开发商是HitPoint,这种类型的游戏在日本被称作“放置系”,在中国有个更接地气的名称:“散养”。我觉得,这款游戏迷就迷在有三个杀手锏:
杀手锏一:反其道而行之,充满不可控因素。
《旅行青蛙》最聪明的设计靠的三个字:“距离感”。
虽然给青蛙起了名字,但是你根本没有权利操控青蛙的养成,扮演主角的也只有那只蛙。相反,玩家如同旁观者,妈妈一般打理着,你的蛙是喜欢吃面包还是汉堡?你不知道!你的蛙是独自旅行,还是和小伙伴一起合影?你不知道!你的蛙去哪里旅行,你还是不知道。
玩家根本看不到它的行程,蛙蛙出去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就是这种距离感,加深了游戏的不确定性和趣味性
杀手锏二:我家蛙的旅行,绝对不是瞎糊弄。
为了增加游戏的真实性,小蛙们去的那些地方,很多都不是简单普通的场景,而是日本知名的名胜古迹。
比如,德川家康于1612年所建的爱知县名古屋城。日本三大温泉之一,兵库县有马温泉。日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桥梁,京都府宇治桥。蛙蛙的照片是它抱着桥柱子照的,这种真实场景的营造,让玩家觉得,虽然简单,但绝对不糙。
杀手锏三:佛系+玄学,我突然悟出了人生哲理!
创哥的另一个同事,在玩儿过一周之后,突然郑重其事的转过头,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一瞬间就理解了我爸经常在微信上跟我说的:“多给我发两张你的照片"......
孤独是世纪绝症,而这只青蛙就是孤独的良药,这次既然池塘都被你们承包了,那这只蛙我养的心甘情愿!
其实我也很意外,旅行青蛙这个游戏一上线,我就第一时间下载了,但是实在是没办法玩下去,全日文,对于我这种学渣来说,真的不太友好。(多图预警攻略,建议关注收藏,连上WIFI再看,土豪随意)但是我想这么火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我去找攻略,硬着头皮去玩。。。后来突然发现。。。这个游戏好像真的有点意思?
先奉上攻略
游戏主角就是一直可爱的小青蛙啦,进入游戏,会让你给他取名字。然后手机三叶草(游戏货币)去商店换东西,有食物,幸运符,还有帐篷等道具。然后你给青蛙把东西准备好了,它就会出去旅行,然后旅行的途中会给你寄照片,回来的时候还会给你带来当地的特产。
好了简单的介绍完了,现在就来给大家翻译一下图文吧
游戏开始
老规矩,先同意霸王条款
取名~
后期可以修改昵称
第一步就已经完了,下面就是简单的引导了
青蛙正在做旅行的准备
旅行需要准备三样道具:食物,护身符,道具
道具可以去商店购买
首先去院子里收割三叶草(货币)
收到的三叶草在屏幕左上角查看
三叶草已经全部收拾完了
期间意外获得特殊四叶草
四叶草可以用来当护身符
准备护身符
去商店用三叶草换取我们需要的道具和食物
先购买一个野葡萄烤饼
还有其他的食物介绍
确定购买/取消然后给青蛙准备随声物品
把食物和护身符放入选框中
背包介绍
食物介绍
准备完毕,因为本次为引导教程,所以退出游戏,然后在进来,青蛙就去旅行了
青蛙准备出发
青蛙已经出门旅行了,看样子需要几个小时才会回来
然后在设置中,设置允许后台通知
如果不给青蛙准备旅行道具,他也可以出门,但是准备东西以后,它会给你带明信片和特产哦
在青蛙旅行期间,你可以给他准备下一次的道具
教程结束
完成引导奖励
最后设置是否允许后台界面通知
青蛙回家会通知你
青蛙正准备回家
你会发现你收到了特产
还有其他的东西
照片保存照片
已经保存
好了基本教程就到这里结束了,感谢贴吧的大神翻译!
写在最后
刚开始玩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没啥意思,后来跟着攻略昨晚引导教程,才发现这个游戏真的很走心,在玩的过程中,等待青蛙的归来,好像在等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会担心他在旅行中会不会遇到危险,会不会食物不够吃,当收到它寄回来的照片和特产的时候特别开心,突然就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可能有点矫情了,这个游戏个人感觉真的很走心,特别是青蛙吃饭的样子,我可以看一整天,哈哈哈。没有玩过的朋友可以下载去玩玩,真的很有意思
我是鲁班,一个专注于游戏领域的原创作者!如果这边图文对你有所帮助,不如关注一波?如果你已经看过了,不妨点个赞。祝你好运,陌生人。
继“跳一跳”风靡朋友圈之后,社交媒体又被一只无所事事的青蛙攻占了。朋友圈的“少女”、“宝宝”们秒变唠叨“老母亲”,一会儿嫌弃在家看书的“蛙儿子”太宅:儿子,老妈不需要你上清华北大,快出去浪啊!可真等到“蛙儿子”出去了,又立刻切换到“儿行千里母担忧”模式,在朋友圈里呼喊:儿子,你去哪儿了?怎么还不回来?
每一个小游戏走红的背后,必然有与之对应的社会心理。此前的“跳一跳”小游戏,为什么风头能一时无两?我的理解是操作简单、随时上线的运作方式,完美契合了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换言之,不同于传统的魔兽等大型网游,这些游戏不需要整段时间,利用零敲碎打的时间就可以参与,完美兑现了游戏出品方“用完即走、走了再来”的产品理念。
比较起来,青蛙旅行与“跳一跳”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之处在于零门槛,玩“跳一跳”只要会触摸手机、会松手就行,至于“青蛙旅行”呢,尽管日文当道,但玩家的任务有且只有一样,那就是收集三叶草,至于其他的,只能万事随缘了。与跳一跳不同,“青蛙旅行”所走的是“佛系”路线,你期待越多可能越失望,而你对他不理不睬,或许啥时候就给你惊喜了,这其实是一种制造意外的机制,同样可以让人心情愉快。
有分析人士认为,青蛙旅行游戏诞生于日本,这种“佛系”或者说“性冷淡”的风格。对应日本的低欲望社会,不会刻意或者目的性很强地做一件事情,更多是一种恬淡,也可以说是散漫的行事风格。反观国内,无论如何与低欲望都是挂不上钩的,在特殊个体那里倒是可以自洽,但要将其作为群体标签,可能有失偏颇。
有人分析,爱上“青蛙旅行”的人群,多数为年轻女性,她们天然与“萌”、“二次元”等因素亲近,并且“云养青蛙”的体验模式,填补了都市青年寂寞的心理——在玩家眼里,小小的青蛙就是一个被呵护、被关爱的孩子,一种低成本方式填补了玩家的情感空窗。其实,说直白点,那就是满足了这些游戏玩家的“妈病”。
上面这种分析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没有人照顾你,那你就去照顾别人”这一理念广为流布。当然,上述现象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对“青蛙儿子”的喜欢其实是潜意识中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期许,是对当前生活的短暂逃避,现实中实现或短期内实现不了的生活,“蛙儿子”一旦实现了,不也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激励或者说暗示吗?而这样的心理,恐怕就不是“佛系青年”和年轻女性所独有的。 □墨攻
最近小编的朋友圈都被一只绿色的青蛙刷屏,大家都怀着一颗老母亲的心来养这个“青蛙儿子”。
这只青蛙的模拟旅行游戏已经飙升到app store的游戏免费榜第一了。
简单的游戏界面,操作易上手,加上极具不稳定获得的相片。
简单清新的游戏界面。
这样一个看似毫无亮点的游戏确吸引了大量的人们。
各位少女一个个都操着老妈子的心来对待自己的蛙。
它出去久了,担心它在外面会不会有什么安全。
好久不发回信,担心它是不是把妈妈给忘了。
它在家吃饭看书写信时间太长了,又担心它不出去交不到朋友。
每天守在田地前收割那些三叶草,给自己的蛙买最好的食物,
给它买最好的草席,最好的帐篷。
第一次氪金或许就是为了给蛙买一个幸运铃。
慢慢的你也会染上你不喜欢的“父母的恶习”。
蛙在家,你会嫌弃它不出门。
蛙出去旅行了,你就希望它能快点回家。
你会和别的“家长”(养蛙的朋友)攀比。
我家蛙今天给我寄照片了~
我家蛙今天给我带回来好多特产!
你也体会到了“金钱”的重要性,你想给你的蛙最好的,但是“钱”总是不够。
你的蛙从来也没有怪过你,自己一个人背着小书包,浪迹天涯。
这只突然刷屏的蛙,给你带来一种全新的“父母”体验。
慢慢的玩着,你会理解自家爸妈的言行举止
而在未来的某天,你也会耐心对待自己的孩子。
那只绿色的蛙,今天又不知道去了哪里的远方,
而我会在家等着它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