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游戏攻略

博弈攻略小经历猴子是怎样用“道德”来保证均衡的 博弈攻略小经历小说

一只猴子的旅途真实故事

在《悠长假期》的海岛上,有这么一只不甘寂寞的猴子,看上去年纪轻轻,却拥有着寻常人难以企及的科学技术,就连海岛的主人,卡尔夫学院的生物学家达尔文都对这只猴子敬佩不已!

这只猴子的名字叫悟空。

动物村的居民都觉得这个名字念起来无比拗口,曾数次想让猴子改名叫"芒克",可猴子总是笑嘻嘻地摇了摇头,一晃就钻进了自己的工坊里,"叮叮当当"地敲砸起来。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悟空并不是卡尔夫王国的子民,而是来自于东方的某个神秘国度,"悟空"这个名字是他曾经的主人给他起的。

他的主人是一位做粮食交易的海商,常年与海浪为伴,在漫漫无期的海上旅途中,渐渐和悟空两人成了相依为命的关系。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摧毁了这一切!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一切的科学技术似乎都成为了笑话,狂风骤雨之中,悟空急中生智抓住了浮木,再回头时,自己的主人已经被海浪裹挟着不见踪影。

一路漂洋过海,悟空总算在卡尔夫王国上了岸。

大难不死的悟空一直坚信着,主人一定和自己一样,被海浪卷到了什么地方!

为此,悟空辗转走遍了卡尔夫王国,不但学会了这里的语言,还拜了多位科学家为师,掌握了世界上最前沿的几种科学技术,甚至还为卡尔夫皇室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艘飞空艇!

可惜的是,要寻找自己的主人,就必须打造出一艘足以航行在世界任何一处海域的完美舰船,而其所需要的经费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正值卡尔夫王国饥荒时期,国家根本不会下拨这么多经费给悟空,让他去研究这么个东西。

卡尔夫学院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听说后,便热情地邀请了悟空来到自己海岛上,协助自己研究粮食增产问题,同时也会每个月固定支付悟空经费,供他研究自己的项目。

"我一定会制造出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

每天一大清早,动物村的村民们就会听到悟空干劲满满的呐喊声,随后工坊里就会传来"乒乒乓乓"的敲打声,就连布奇村长有时候都会调侃他一句:"你这是要把村子里公鸡们的工作都抢了嘛~"

每当这个时候,悟空才会不好意思地脸红一下。

不过渐渐地,悟空的"打铁声"和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逐渐融入了动物村的日常之中,要是哪一天早上"打铁声"突然消失不见了,动物村民们反倒会觉得不适应了……

博弈策略小故事,猴子是怎样用“道德”来保证均衡的

群猴博弈故事:有一群猴子被关在笼子里。在笼子里的上方有一条绳子,绳子上拴着一根香蕉,绳子连着一个机关,机关又与一个水源相连。


 猴子们发现了香蕉,有猴子跳上去够这根香蕉。当猴子够到时,与香蕉相连的绳子带动了机关,于是一盆水倒了下来,尽管够到香蕉的猴子吃到了香蕉,但其他猴子被淋湿了。这个过程一直重复着。

猴子们发现,尽管有猴子吃到香蕉,但吃到香蕉的猴子是少数,而其余的大多数猴子都被淋湿。经过一段时间,有一伙猴子自觉地行动起来,每当有猴子去取香蕉,就有其他的猴子因愤怒而自动地去撕咬那只猴子,久而久之,猴子们产生了合作,再也没有猴子敢去取香蕉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故事里,猴子间产生了"道德"。如果这群猴子构成一个社会,它们也繁衍下一代,那么会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下一代,渐渐地猴子们便认为取香蕉的后果对其他猴子不利,从而认为去取这根香蕉是"不道德的",它们也会自动地惩罚"不道德的"猴子。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道德形成的由来,是群猴把经验抽象成一般生活信条,这信条是基于一个猴子摘香蕉(犯错),会造成大多数猴子利益受损。

经济学家霍布斯认为人类在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然状态中,就是"人与人之间像狼与狼一样",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力图保护自己的利益,并企图占有别人的东西,此时,每个人都是对方的敌人。此时没有任何规则,没有财产,没有正义或不正义,只有战争。武力与欺诈是战争中的两大基本德行。因此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无法产生文明。与国家一样,道德也是对某些不合作行动的惩罚机制。这种机制的出现使得人类从"囚徒困境"(各自利益出发,不是最佳方案,一方或大多数人利益会受损)中走出来。人的正义与非正义的观念产生了道德感。

道德感自然地使得人们对不道德的或不正义的行为谴责或者对不道德的人采取不合作,从而使得不道德的人遭受损失。这样,社会上不道德的行为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只要社会形成了道德或不道德,正义或非正义的观念,就自动地产生了调节作用。笼子里的一只猴子A在无意中碰到了香蕉,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其他猴子的殴打,因为它违反了猴群的道德标准。

道德可以打破"囚徒困境"的难题,化解个人理性与社会群体理性的矛盾,维系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稳定与发展 。

专家指点:道德约束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对不道德的行为的抑制是有限度的,当不道德的行为带来的利益大于道德的满足时,道德约束的作用便会失效。因此,在道德之外,又产生了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在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的地方,比如一年难见几个热太阳,粮食生长期短的北欧和自然资源优越的意大利相比,这种人群的道德标准表现要高。有敬畏神灵和同情弱者的宗教信仰群落道德标准要高于非教区。有贸易规则的市场社会道德又要表现强过专制区。

当到了干旱的夏季,猴子A无意间触动了香蕉,猴群得到了冲凉时,大家有了好处,自然态中就不会太计较A猴的过失。此后若A猴被B猴有意还是无意再触香蕉,猴群总会指责A猴做的不对,因为它又触犯信条,对B猴哪怕的暗算不以为然。一旦香蕉没了,冲凉水也没了,猴群就会乱指责混战,道德标准控制失灵,防止事态失序,规则来约束猴群个体行为成为可能。举个例子:拾金不昧,是道德楷模,捡到一毛钱,据己所有,没啥道德沦丧风险。但挖到古董不上交,要犯法的。当道德信条不足以解决纷争时,作为第三方国家强制力的法治就出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家天下历史,个人权威命令,律令成了法律。周公的仁礼成了道德标准。西方历史受教会经文游牧文化重商影响,成文法门类细致,习惯法重民间的传统。

猴群博弈故事告诉人们,通过A猴和猴群的利益均衡博弈思维才是道德和法治的本源有效思维。比方,老人倒地扶不扶,老赖,小悦悦被碾没人救问题,可以提高老人碰瓷者和老赖的违法成本,可以制止碰瓷老赖现象,弥补见死不救者的道德沦丧,提高执法效率。于欢事件也可以用细法界定正当防卫和高利贷,暴力追债违法行为。个体行为最大利益和所有人群利益一致时,才使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

科学家还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每天定时给A、B二只猴子各一根黄瓜,AB均很开心的吃了。

到第15天,给A一根香蕉,香蕉显然比黄瓜更受欢迎,A开心的吃了;同时给B一根黄瓜,B吃惊地看着饲养员,然后愤怒的把黄瓜丢到地上,大喊大叫~

这个实验是否说明猴子社会也存在"公平"这个"道德"意识呢?

有人类学家认为,这个实验和猴子博弈实验的结果,均不能说明猴子存在道德意识,仍然只是一种自然选择,是对"危险"的一种自然选择。

这个实验中,B认为得到黄瓜是"危险"的,对它的生存是不利的,所以它本能地反抗。在群猴对香蕉的博弈实验中,猴子也意识到摘香蕉是"危险"的。

猴群的平衡,不是靠"道德"来约束,而是靠对生存繁衍是否有利这个自然法则来实现的。